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凤霞作为负责人申报的《疏浚淤泥基冷粘结陶粒透水混凝土材料设计与性能演化研究》项目喜获立项资助,项目类别为面上项目,批准直接经费50万元。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志着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将河湖疏浚产生的淤泥“变废为宝”,通过创新的“多元非煅烧激活”绿色低碳技术,将其转化为高性能的透水混凝土骨料——冷粘结陶粒。该研究不仅为解决疏浚淤泥固废处置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案,也为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开辟了新路径,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次历史性突破是学校深入实施“科教兴校”行动、全面推进“科研创新攻坚计划”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项目的成功获批,是学校长期坚持顶层设计、系统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营造浓厚科研创新氛围的必然结果,充分彰显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担当。项目的获批以及未来的实施必将助力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双高专业群的高质量建设。
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深化“科研反哺教学”,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服务天津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科研产业处)